天气预报:
您当前的位置:网站首页 / 新闻中心 / 基层动态
【经验交流】岳西法院诉源治理:新格局、新模式、 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
发布时间:2022-06-19 浏览次数:22319

6月9日上午,全市法院诉源治理暨诉服体系建设座谈会在望江召开。会上,各基层法院作了交流发言,现全文刊登岳西法院发言材料,供全市法院参考借鉴。

640.jpg

近年来,岳西县党委政府按照“和解优先、非诉其次、诉讼兜底”的递进次序,构建立体化解纷体系。充分发挥政治优势,广泛动员各部门、各行业力量,有效整合资源,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,指导和鼓励以多元化解纠纷促进会等形式开展试点。卫健委、妇联、工商联、总工会等分别在强化医疗纠纷、婚姻家庭纠纷涉企纠纷、劳务用工纠纷等方面发力,建立各领域联动调解机制,呈现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、各展其长良好局面。

岳西法院在上级法院指导下,坚持用好用足全县诉源治理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规范基层治理路径、多元解纷范式、非诉联动机制,推动打造更加高效畅通的工作链条,秉持“坚持把非诉解决纠纷机制挺在前面”理念,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诉源治理中的参与、推动、规范和保障作用,诉源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。2022年1-6月,我院民商事案件新收1178件、行政案件新收25件,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 45.34%、52.83%。 

一、多点结合,构建诉源治理新格局

1.建立部门联动机制

积极探索类型化诉源治理,打造“法院+”联动解纷机制,提升类型化案件的多元调解效果,推动矛盾纠纷前端治理、源头化解。为加强预防和化解旅游景区矛盾机制建设,我院与县旅游局联合下发了《关于旅游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方案》;为促进消费者权益纠纷的化解,我院同县消保委联合下发了《关于消费者权益纠纷诉调对接工作的方案》;为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,我院与县司法局联合下发《关于进一步开展诉讼与人民调解诉调对接工作的意见》;为妥善审理婚姻家庭纠纷,与县妇联联合出台《关于开展婚姻家庭纠纷联合调解工作的意见》。

2.推进诉讼服务站点建设

2021年,我院在社区挂牌成立“法官工作室”,近距离为社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的同时,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田间地头。2021年4月,我院在景区密集的法庭加挂旅游巡回法庭标牌,在景区设立旅游纠纷调解室,并在旅游黄金期抽调专业法官、法官助理驻点值班,对节假日期间发生的旅游相关纠纷提前介入。在县委政法委牵头,2022年1月,在县综治中心挂牌成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,联合检察院、司法局共同搭建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平台,建立“调解优先、诉讼断后”的行政纠纷解决模式。

3.探索重点领域纠纷专业调解

群众利益无小事,从人民群众对诉讼服务最强烈、最迫切的司法需求处“落针”、不断拓展服务领域、提升服务层次、强化服务功能,着力打通司法为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依托县综治中心平台,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审判团队与交通、医疗等调解委员会无缝对接,对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进行专业指导、咨询,架“诉”与“调”零距离对接桥梁。1-6月,通过借助其他调解组织,成功调解结案113件。

二、多层推进,探索分级解纷新模式

1.强化宣传引导

不定期开展普法宣传,普及法律知识;依托岳西县法院微信公众号和抖音号,传递法治声音;在岳西网开设“法官说法”专栏,回应社会热点;走访园区企业,听诉求解疑惑;在诉讼服务中心不定期播放多元化解纠纷宣传视频,促进公众对多元化解纠纷的理解、认同和接受,营造良好法治氛围。

2.对接纠纷力量

2021年,我院以人民法庭为基础单元,将全县24个乡镇划分成4个片区,邀请片区派出所、司法所、镇村等基层组织召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联席会,研讨建立基层组织间常态化沟通机制,落实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网格。广泛对接基层解纷力量,形成“纵向到底、横向到边”的基层预防化解纠纷网格,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、就地调处、就地化解。下一步,我院将选择1-2个群众基础好、社会治理能力较强的村(社区)先行试点,创建“无讼”社区,建立从村(社区)干部、人民调解员、网格员、五老乡贤到乡镇基层治理单位,从法官指导式调解到诉前、诉中调解的分类分级解纷制度,凝聚更大预防化解纠纷合力,争取通过前端防控体系将各类纠纷止于未发、化于萌芽。

3.拓展平台架构

以加强诉调对接无缝衔接为目标,用智慧诉讼服务高效便捷的“走针”,将调解与立案、调解与速裁、速裁与普通程序、诉与非诉的衔接“紧密缝合”,使纠纷尽可能化解在诉前,让矛盾尽可能解决在萌芽。全面推广应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,将我院8名驻院调解员录入特邀调解员名册,与县工商联、县工会建立“总对总”在线调解,四个人民法庭入驻调解平台,同时四个法庭均有辖区基层治理单位入驻,在线接受法院指派调解案件。建立法院青年干警联系乡镇制度,将22名青年干警分至22个乡镇(天堂镇、温泉镇的联系工作由法官工作室对接),让青年干警率先挺进矛盾纠纷发源地,融入乡村治理,通过法治宣传等手段预防纠纷的发生和激化,指导平台三进、双提升等工作,收集群众对法院工作意见建议,形成“纠纷及时解、处理很公道、渠道多元化、成本又低廉”的乡村群众诉求解决“快车道”。

三、多方努力,提升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

1.注重诉前调解

2021年6月,我院引进驻院专职调解员8名,建立诉前调解征求意见制度,除不适宜诉前调解的案件外,引导当事人自愿进行诉前调解。诉前调解在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数中的占比不断提升。明确由速裁团队负责驻院调解员指导工作,提升诉前调解成功率,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,推进在线调解与在线司法确认、在线申请出具调解书顺畅衔接。2022年以来,特邀调解员共计调解结案(含撤诉)866件,调解成功507件,调解成功率达65.67%,平均每件结案天数为15.55天。诉源治理核心指标双“60”完成进度实际分别达73.95%、65.67%(6月16日市中院通报数据)。

2.推行诉前鉴定

对需鉴定的案件先行进入诉前调解,在该阶段完成在线委托鉴定,提高群众对纠纷化解及裁判结果的预判能力,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方式解决纠纷,促进案件诉前化解。今年以来,鉴定技术部门组织鉴定机构现场鉴定、勘验24 件次,完成诉前鉴定事项104件,占我院鉴定案件总量的70.75%。

3.推进繁简分流

院内特邀调解员嵌入速裁团队参与矛盾纠纷化解,建立起从前端调解到末端审判的“调解—速裁—精审”全链条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。一是引导当事人先行诉前调解,由速裁一团队指定专人指导诉前调解,引导压缩纠纷化解时间,切实提升调解质效。二是速裁团队的案件分流,对诉前调解未能成功的案件由速裁团队判断案件的繁简,对初始即立的民事案件由立案庭初步做案件繁简的判断,对简案分至速裁团队快结快审,对繁案直接分至后审团队。三是速裁回流案件的分流,速裁团队对审理中发现的案件复杂或短期无法审结的案件,通过审判系统,再次回流,并根据后续审判团队法官的办案系数,实行“随机分案”。6月17日,我院分调裁审案件占比达96.48%,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为22.93天。

消未起之患,医未病之疾,治无事之前。诉源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,岳西县法院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主动融入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大格局,在上级法院指导下,认真学习先进法院典型做法,围绕提升替代性纠纷解决指数的目标,强化举措,落实责任,不断提升解纷效率和解纷效果,降低诉讼成本,减轻群众诉累。